成都在线_打造全面的企业信息门户网站

马光远:迈入2万亿俱乐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成都实践

2023-03-04 14:49:10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摄影 嘉楠

迈入2万亿俱乐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成都实践

文|马光远

2022年,是成都发展历史上里程碑的一年: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大关,人口总量突破2100万人,成为继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之后,中国第七个进入2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在我看来,作为2万亿俱乐部的新成员,成都有国家级战略的加持,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创新动力足,城市的吸引力和幸福指数高,具备高质量发展的一切元素。

成都对中国发展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超过东部城市

在中国整个城市格局中,跨越万亿俱乐部的城市截止2022年有24个,经济总量为425841亿,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35%。这24个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跨越两个“1”的城市,即人口过1000万,GDP总量过1万亿。这是中国第一阵营城市的标配;

第二类是GDP总量跨越2万亿的城市,这属于中国城市金字塔塔尖的几个,在这7个超一流城市中,人口和GDP总量都跨越“2”的,只有北京、上海、重庆和成都。

前面三个都是直辖市,成都是唯一一个双双跨越“2”的副省级城市。

就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均衡性而言,成都无疑实现了最佳标配。

但是,成都的成就不止于此:

·成都是一个西部城市,但成都的创新力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9位;

·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

·过去10年人口流入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教育资源实力雄厚,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排名第4;

·作为上海和北京之后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2022年成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全国第1;

·在数字经济方面表现突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4;

·全国创业环境最佳城市之一;

·制造业量质俱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拥有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中国24个万亿俱乐部中,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质,但又很难具备一个好的城市所有的特质。

成都最大的不同在于,成都所展现出来的特质似乎是大众心目中追求的理想化的城市样本:

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先进、创业活力强、环境优美,幸福指数又高,人口的吸引力强,这在中国的一流城市中的确并不多见。

2022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489家、总数从7911家增至1.14万家,同比增长近44%;

特别是,成都对中国发展的意义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东部很多城市。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城市,对于中国西部其他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与路径探索、成渝产能群的崛起、西部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那么,成都是如何做到的呢?

国家级战略是发动机,高质量发展是魂

成都的成就,是成都市对国家战略的笃行,以及对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坚守。其能够加速迈进2万亿俱乐部,原因之一是唱好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部国家级战略的大戏。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到高质量转换的过程中,在多期叠加的复杂周期中,需要真正能够承担起引领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极。

自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升为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的第四个国家级战略后,关于成渝双城经济圈能否“挑大梁”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

从高层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和期待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对于其他国家级战略,其意义更为特殊,定位更多,期待更大。

2021年10月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成都:交子大道摄影袁义明

这对于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的成都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机遇。

成都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担当起真正的极核重任,成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头雁之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都和重庆在交通,产业,信息,人才等方面推动协作。

过去几年,全面落实川渝党政联席会议部署,建立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机制,聚焦“五个互联互通”实施30多项重大合作;通过成渝客专提质改造,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开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四极”之一。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突破2万列、位居全国第1位。同时,打造成渝创新共同体,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等。

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上,成都和重庆两大极核城市共同谋划、互相借力,形成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使得成渝地区成为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聚集地。

2022年,川渝协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8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39%。

成都能够加入迈入2万亿俱乐部,另一个重大的经验是,在产业发展上坚持高质量的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

一个城市真正要实现发展,没有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个地处西部的城市,成都的产业定位一直极具竞争力,走在中国产业的前沿。

成都在产业发展上强调“建圈强链”。

打造并培育出生物医药、汽车装备、智能制造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增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4,四川天府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成都东部新区位居“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第1名,成都高新区经济总量超过3000亿元。这种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对于成都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

战略性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在于,可形成创新的协同效应、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给创业者更多的机会,并形成良性循环。

如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建设,西部地区首个国家实验室的落户,一些“卡脖子”技术的突破,和成都的产业定位和创新战略不无关系,这也加速形成了对创新人才的聚集效应。目前成都在全球城市的创新指数为第29位,过去10年成都的人口增量在全国排名第三,成都人才总量达622.3万,在全国城市排第4位,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成都的发展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成都已经迈入两万亿俱乐部的门槛,这是成都发展历史上里程碑的事件。按照成都市的规划,成都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27年,经济总量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3万亿俱乐部的行列。

两会期间,最新发布的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成都历史性站上两万亿新台阶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多、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成都将抢抓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篇章。

的确,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成都的发展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为实现成都未来5年进入3万亿俱乐部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都市的目标,成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这些战略措施立足于当下成都发展的一切优势资源,形成发展的合力和撬动力,在双城经济圈的融合、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消费中心城市、打造魅力城市和国际枢纽等方面做文章,符合成都的实际,也非常接地气。

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国家超算中心 摄影蒋人可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规划,我个人总结了成都方案的几处亮点与机遇:

第一,抓住全球新的产业,特别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围绕数字经济继续“建圈强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就全球而言,数字经济目前是全球经济的制高点和大国博弈的焦点。数字经济发展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过去10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到2022年已经提升至50万亿元左右,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由20.9%提升到39.8%,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41%。

成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适当超前发展数字经济,“到2027年,打造2个万亿级优势产业和10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超过20%、15%。”这是极具战略眼光的举措。未来,成都应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对现有产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进行数字化的改造,继而通过数字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第二,坚持“制造强市”战略,打造“成都制造”的世界级名片。

成都的特色在于信息产业和制造业,而信息产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亿产业,在于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万亿版图”上,既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信息网络等领域的支撑,又有汽车制造、装备产业等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

在制造业领域,成都已经形成了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环保和智能装备等重点优势产业集群。全国21家世界灯塔工厂成都独占2家,大众全新捷达品牌全球总部和唯一生产基地落户成都,沃尔沃成都工厂第60万台整车下线。

未来,成都应该围绕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环保、智能制造,打造“成都制造”的响亮名片。形成“成都制造”和“成都信息”绝代双骄的产业格局。

第三,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思维,通过持续的“建圈强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球产业竞争的新态势是竞争思维逐渐从产品到产业链过度。一个芯片上面,集合了多个国家的高科技产品,从而形成了芯片的产业链,一个汽车品牌上面,甚至集合了几十个国家的零部件和技术,产业链已经成为全球产业新的生态。

成都“建圈强链”的战略思路是正确的,链长负责制也是我目前看到的全国非常具执行力的案例,应更进一步地强化。

未来在培育产业上,建议成都更加细化“链”的思维,把政策和资金用在培育那些具有竞争力的环节和链条上,政策扶持从以产业整体扶持的思维转向产业链思维。

第四,继续实施“双城战略”,唱好“双城记”,带动西部整体高质量发展。

我个人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目前区域大战略最具想象力的战略。成都和重庆作为高质量发展头雁,可带动包括西安、兰州等在内的西部城市的崛起,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雁阵模式”,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未来五年,“双城记”的故事应该讲得更好,在产业发展、创新以及交通、民生等领域应该有更多的一体化效应。

成都就是一线城市,不是新一线

最后说点对成都的感受。成都能够在2022年这么一个特殊的年份,成功迈入2万亿俱乐部的行列,很不容易,但我一点都不感到惊讶。我每年在全国跑很多城市,我认为成都是被低估了的城市。

过去有机构把成都列为“新一线城市”,我每次都纠正:成都就是一线城市,不是新一线。因为成都在经济总量、产业竞争力、创新和创业指数等多个板块,均排在全国城市的前列。

我相信,在战略格局、产业基础、国家级创新平台、幸福指数和人才吸引力等多个方面的加持下,成都在未来一定会更有魅力,一定会跨入3万亿俱乐部的行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推荐阅读:叶紫网